头条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逝世 享年98岁

2024-08-05

《科创板日报》8月5日讯,据澎湃新闻,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美国时间8月4日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

李政道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意大利林琴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因宇称不守恒、李模型,KLN定理,粒子物理,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朴孤立子场论等方面的贡献闻名。

据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数字资源中心,李政道于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1943年考入浙江大学。入学不久,李政道在物理方面的天赋渐露锋芒。浙大的物理教授束星北,王淦昌等对李政道进行启蒙教育,使得他对物理学的兴趣迅速增加。1945年秋,李政道转学考入昆明的西南联大,在那里他遇到了他的恩师吴大猷教授。在大学二年级末,因吴先生的推荐,李政道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赴美攻读研究生。1946年,李政道进入芝加哥大学,并被费米教授挑选为他的博士生。在费米的指导下,李政道于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

1953年,李政道加入哥伦比亚大学,为物理系助理教授。1956年任哥大正教授,是哥伦比亚大学建校200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他在哥大最初的工作是关于量子场论中的可解模型,现在称之为李模型。1957年,李政道与杨振宁因发现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基本粒子领域中的重大发现”。

1960年代初,李政道与他在哥大的同事开创了高能中微子物理的重要领域,这促成了1962年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署名Lederman-Schwartz-Steinberger实验。1964年李政道与诺恩堡分析了与零质量粒子相关的发散。他们描述了一种普适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KLN定理。这个定理在当今QCD物理工作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仍然是粒子物理的关键热点课题。1974到75年,李政道发表了题为《高密度下一种物质的新形态》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开创了RHIC物理的现代领域,至今仍统领整个高能核物理领域。

除了粒子物理外,李政道活跃于统计力学,天体物理,流体力学,多体系统,固体物理和格点QCD等领域。从1975年起,李政道与同事一起开创了非拓朴孤立子领域。之后在80年代和90年代他一直工作在这几个领域中,并致力于孤立子星和黑洞的研究。1983年李政道发表了题为《时间能否成为离散动力学变量?》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李政道和他的合作者,用"平移和转动变换的连续群下是严格不变的差分方程"描述基本物理的一系列论文的开创篇。

1997年,李政道建立RIKEN-BNL研究中心,并兼职为中心主任。2004年,中心与李政道主持的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小组合作建成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在理论研究方面,李政道与Friedberg发展了一系列解薛定谔方程新方法。这种方法获得长期没有能被解决的量子简并双壁位势中的收敛迭代解与其他瞬子问题解。后来,他们在发展另一新系列名为“时间子”(Timeon)的理论。在这里,李政道预测有一种新的,能够产生过去和将来之间差异的粒子,称之为“时间子”。


推荐文章
upload/20251022174800.jpg

日本对美出口连跌六个月!特朗普关税带来的“逆风”未见消退

2025-10-22
upload/20251022174316.jpg

郑丽文表态愿赴大陆访问交流 国台办回应

2025-10-22
upload/20251022173934.png

特朗普称预计将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外交部回应

2025-10-22
upload/20250924232814.jpg

联合国安理会举行巴勒斯坦问题高级别会议 中方强调必须立即结束加沙惨剧

2025-09-24
热门文章
upload/20250925150252.jpg

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

2025-09-25
upload/20250924235400.jpg

迎战“桦加沙”,太平财险多省联动构筑全域防

2025-09-24
upload/20250924235258.jpg

金融科技如何赋能资管?“2025上海全球金融•资管年会”圆桌论坛三聚焦热点话题

2025-09-23
upload/20250924235100.jpg

头部券商都在香港开策略会,中信建投亮观点:香港金融市场大有可为

2025-09-20
© 2025 菏泽柚子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鲁ICP备2025186380号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