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的《AI的夏天Ⅰ》报告中,我们选取了第四范式、云从科技、地平线机器人三家应用场景迥异的AI企业,透过下游不同AI应用端客户的需求状况,对应可以看到分布在扭亏边缘、亏损扩大、以及加速扩张的企业生存实景。
延续先前的主题,本篇报告将观察切面从需求端转移到供给端,再次以不同的AI2.0企业——商汤、黑芝麻智能、群核科技、萤石网络与创新奇智等为代表,通过它们对下游押注的软件Vs硬件的不同,来继续观察AI之于不同企业业绩助力作用的分野。
在AI 2.0的浪潮中,这五家代表性企业,以迥异的路径,探索商业化与技术创新平衡点:
·商汤科技凭借大模型完成从CV龙头到生成式AI的转型,却面临毛利率下滑与持续亏损的阵痛;
·黑芝麻智能以“平价芯片+软硬一体”策略切入智驾赛道,但高研发投入仍使其深陷盈利困局;
·萤石网络依托硬件基本盘拓展AI增值服务,却在增长瓶颈与营销成本侵蚀利润间挣扎;
·群核科技以垂直场景的仿真数据库构建护城河,但细分市场的天花板亟待突破;
·创新奇智锚定制造业的务实路线,仍难抵宏观经济波动对核心业务的冲击。
群像之下,行业共性浮出水面:技术迭代的高成本、商业化落地的迟滞、从政府到企业客户的艰难转身,共同勾勒出中国AI2.0企业集体“造血焦虑”的生存图景。
当资本输血速度放缓,能否在细分赛道跑通可持续模式,正成为AI2.0企业们破局关键——种种迹象表明,这场围绕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的生死竞速,已然进入最残酷的下半场。
01 商汤科技:2.0之后的世界全然不同
商汤科技是2014年设立的中国早期人工智能企业,也是AI1.0计算机视觉领域引领者。凭借着创始人团队的长期长期研发背景,商汤在业界具有很普遍的认可度,这种认可度既包括行业内的不同奖项,也包括来自政府、商业社会的不同订单,以及来自资本市场的不断输血。
从AI1.0时代的明星,到AI2.0时代的重新创业,商汤科技核心业务也经历了几次转变,具体为:
最早以承接政府“智慧城市”订单为主,通过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为城市运营、监控城市公共设施等政府项目赋能。如今,商汤已经实现由2G至2B,由决策式AI至生成式AI的进化,手持不断迭代的核心大模型,商汤将自身发展的参考系拉到OpenAI水平。
2024年,商汤科技实现37.72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75%。从收入体量上看,虽然24年商汤的收入还未回到2022年水平,但这已经是商汤科技近3年来首次收入正增长,也算释放了一个不错的信号——完成AI1.0到AI2.0的安全着陆。
过去几年里,商汤收入的波动主要为对自身对新业务的探索,从披露的收入结构来看,商汤的探索核心分为三段,分别为传统AI、智慧汽车及生成式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