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广发基金设立瑞晨股权,私募股权业务落地;
②子公司多元化布局成头部机构转型新趋势。
在大资管行业持续演化的当下,基金公司已不再满足于“单核驱动”的传统发展模式。近日,广发基金设立全资私募股权子公司——瑞晨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广东)有限公司(简称瑞晨股权)获得监管批复,此次落子,既是公司多元业务体系的延展,也映射出行业对专业子公司角色的重新认知。
瑞晨股权注册地为广东珠海,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定位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根据批复内容,广发基金需在六个月内完成筹建、完善人员配置和系统建设,待广东证监局完成现场检查后方可正式运营。在此之前,子公司不得开展任何业务。
在业内人士看来,广发基金设立私募股权子公司具有一定风向意义。一方面,近年来基金公司设立子公司多聚焦销售、运营或科技等中后台输出型板块,涉足一级市场股权投资的子公司仍属稀缺。另一方面,随着广发基金加入布局队列,行业内部对于“公募+股权”的边界探索正在逐步推进。
从万能通道到差异化进阶:子公司再度迎来发展窗口
回顾基金公司子公司的发展历程,这并不是新命题。2011年前后,基金公司借助“专户+子公司”模式大举进军非公募业务,一时间子公司成为通道类业务的重要承接平台。然而,随着资管新规出台、监管全面收紧,曾经风光一时的万能牌照不再灵验,不少基金公司子公司被迫缩减规模、回归母公司治理体系,甚至走向注销退出。
但沉寂并不意味着终结,而是转型的前奏。自2022年以来,子公司赛道再次升温升温。华夏基金率先于2023年9月获批设立业内首家私募股权投资子公司,吹响了头部公募布局私募股权的号角。
而后的一年内,包括汇添富、易方达、创金合信等在内的多家基金公司,陆续获得设立销售、运营、境外或股权投资类子公司的反馈或批复。这一轮子公司扩容与过往不同,明显呈现出以差异化为导向、强调专业能力输出的新特征。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市场超70家专户子公司,不少于20家专业子公司。
正如盈米基金研究院指出:“设立子公司已成为公募行业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的重要表现,是向大资管链条纵深延展的体现。”其中,设立私募股权投资类子公司,既是对基金公司投研、行业研究、基本面研究能力的延伸,也是未来在一级市场培育能力圈、链接产业资源的重要布局方向。
一位熟悉该类业务的业内人士评价:“股权投资子公司不同于传统通道业务承接型子公司,它更像是对基金公司资源禀赋和综合治理能力的一次全真演’。”在其看来,设立该类子公司不再是“躺赚”式的规模竞争,而是对母公司在战略、投研、风控、团队组建等多个维度的一次系统性检验。